找到相关内容210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谭嗣同的“仁学”与佛学

    地球之运,自苦向甘。吾惭吾书未餍观听,则将来之知解为谁,或有无洞抉幽隐之人,非所敢患矣。”这些话中有自信,也有谦虚。所谓“知解为谁”固然可指对他著作的了解;而“洞抉幽隐之人”应亦指当时及未来能作更深...

    周行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5670686.html
  •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(上)

    法家开始走出汉学营垒,利用民间的佛教资源来回收西方的文化冲击,唤起内在的道义自信,进而更新政治,推动变法。这与北宋援道排佛的理学思潮适相反,从而启开了近代中国反理学的端绪。甲午以后,这一关心与日本...

    杨际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0470761.html
  • 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心及正信的导入

    。但是,一般民众并不了解“易行”之深意和现实价值,并不了解“易行”之时有“难行”,“他信”之上有“自信”,还要信因、信果、信事、信理,要“一心不乱”方证“菩提”。相信佛菩萨加被不错,但是,如果错误认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570807.html
  • 救国、宗教抑哲学?──梁启超早年的佛学观及其转折(1891--1912)

    ,但也提供他一个机会,去亲身见识另一个东方国家如何积极若渴的吸收和选择西方学说,建立有自信的现代国家。透过日本人士的介绍和翻译,与在戊戌变法中获得的血淋淋的经验[30],梁氏对于许多问题──包括宗教和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5970836.html
  • 林清玄学佛散文的教主形象

    」等到处风行,捕捉了群众的意念[注42]。林清玄认为专业的「神」是要有多年的锻炼才能成熟,这一点林清玄是有自信,在其「 禅心大地」的写作系列里,自认为体会了佛教大菩萨的自在神通游戏三昧,利用会心的游戏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070842.html
  • 略析敦煌文献中所见的念佛法门

    念佛同修;将念佛,与礼忏结合起来;在念佛之外,修习六度;或者,再孱杂以其它教派的方法;等等。这种包容性,不但是当时唐王朝国力强盛的具体体现,而且表现出了当时僧人们的博大胸襟和强烈自信,──不怕被别人、别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270845.html
  • 《三言》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轮回后的涅盘世界

    有些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的讼事,他再考察、审问。他代替阎王判决讼事,毫无畏惧,有充分地自信。所有讼事中的种种恩怨,都判分清楚。他解决讼事的标准准则,就以「逆之报之」、「因果报应」的方式来消除前世的冤枉,而以...

    金明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570852.html
  • 秦代已流行佛教之讨论

    「布」  应即上引陀吠之 Pusan,祇取其首音,故曰「布」也。上之  所释,非敢自信必当,惟可注意者:(甲)布、严、遂三种庙  有意义相关联-----即人类死事之主理者-----非各不相涉。  (乙...

    岑仲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1370900.html
  • 明末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——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

    就他所见澄观的  批评,商榷于镇澄。当时,他的对自己的理解,自信甚坚,故他将问  题点提示给镇澄后,连带表示了自己的诠释观点,希望镇澄能领受。  但镇澄却将此一问题, 重新下苦功来检讨, 而提出全然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971094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禅法要旨之探讨

    佛性圆彰。若因地修行不真,则果招邪外之曲。自信自身本来是佛故,一切烦恼,一切相,一切障,皆是颠倒妄想。故修行者,切不可执著,应当放下。所谓万法皆空,一无所得。  “一心”的佛法,是要把染与净都会归其中...

    胡健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271148.html